(馬來西亞海內外傳媒集團記者、海內外雜志社記者、國際華文媒體聯盟記者北京聯合報道)5月20日,江門市2020年“520”人才系列活動日在全國博士后創新(江門)示范中心主會場拉開帷幕。江門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元醒,廣東省委組織部相關處室同志出席活動,并與江門五邑地區的高層次人才、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家、創新創業者領軍人才以及港澳人才等匯聚一堂,共同見證江門最新推出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的真招與實招,深入探討江門以高質量人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暢想江門落實國家、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重大舉措的思路與未來。
江門市2020年“520”人才系列活動日由市委組織部、市人才工作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主辦,圍繞“邑愛人才,共創未來”主題,采用1+N模式設置主會場和三區四市多個分會場,通過市區聯動,多陣地、多場景、多活動形式,開展人才項目推介、發布年度人才服務計劃、建立人才智庫、舉辦優邑人才論壇、舉辦專題講座等系列活動。整個系列活動干貨滿滿、大咖云集、精彩紛呈,廣大人才專家共同分享我市集聚新時代人才,建設人才強市的成果,共謀合作,同促發展,為助推我市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貢獻人才力量。
△江門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元醒致辭
01
成立市高層次人才發展促進會
目標是為激活區域人才資源,培育壯大高層次人才隊伍,團結凝聚各類人才的智慧和力量;為促進江門市經濟、社會、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市高層次人才發展促進會圍繞“人才薈萃,構筑生態;江門牽動,匯聚灣區”的理念,面向全市高層次人才提供政策咨詢、人文關懷、聯誼交流、學術研討、項目輔導、跨境對接、事務代辦等專業化、品牌化、或計劃的創新創業服務。
△江門市高層次人才發展促進會成立揭牌儀式
02
舉辦項目啟動儀式
開展“廣東省青年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博士后項目”和“江門市高層次人才團隊創業啟動資助項目”的資助儀式,發布“2020年江門市創新實踐博士后課題研究需求”“江門市高層次人才2020年服務安排計劃”,向全球人才廣發英雄帖,構建以“需要為目的、適用為尺度”契合我市重大項目及重點平臺發展需要人才培育及服務工作模式。
△廣東省青年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博士后項目
△江門市高層次人才團隊創業啟動資助項目
△2020年江門市創新實踐博士后課題研究需求發布儀式
03
搭建人才服務工作信息化平臺
發布“江門市人才安居樂業生態園信息系統”,運用先進的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結合我市人才新政創新舉措,建設人才底數清晰、人才工作管理規范、人才服務智能便捷、引才聚才方式高效的人才安居樂業生態園信息系統,實現人才一體化綜合服務,服務對象全覆蓋、服務網絡全覆蓋、業務流程全覆蓋、職能部門全覆蓋、服務時間全覆蓋,為人才提供線上線下、時間空間無差別的服務。
△江門市人才安居樂業生態園信息系統上線發布儀式
04
舉辦優邑人才論壇
探討新形勢下大灣區區域格局變化與江門產業高質量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江門本土企業創新發展與新增長點機遇。
△江門市“優邑人才”論壇
05
市區聯動線上+線下活動紛呈
開展線上知識產權宣講會、舉辦文化藝術名家交流分享會、舉行區管專家命名大會、鎮級人才驛站掛牌儀式、開展人才政策宣傳日、舉辦臺山分中心啟動儀式、舉辦重大人才項目頒獎、開展“粵菜師傅”技能比賽。
江門市人才工作概況
近年來,江門市緊緊圍繞人才強市戰略,把人才工作作為事關全局的大事,擺上重要戰略位置,持續推進改革創新,人才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人才載體平臺進一步豐富,人才總量進一步壯大,人才歸屬感獲得感進一步增強,形成了“抓人才就是抓發展,興人才就是興僑都”的社會共識,為江門實現爭先進位提供了堅強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目前,江門市共評定認定高層次人才3479人。博士后科研平臺總數達到76家,在站博士后84人。去年以來,新增引進在站博士后29人,新增引進博士98人。專業技術職稱人員總數達到20.65萬人;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總數分別達到47.71萬人和14萬人。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6家,省級科技創新平臺476家,市級科技創新平臺1677家,其中省市級院士工作站11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582家。在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評選中,我市1個項目獲得一等獎,2個項目獲得二等獎。2019年以來,新增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1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
深化人才管理體制改革
加強人才工作統籌協調
成立由市委書記擔任組長,市長任常務副組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分管科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的市領導任副組長的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市人才工作局作為市委工作機關統籌推進全市人才工作,具體承擔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打造全鏈條的人才工作新機制。根據機構改革后的職能配置重組優化成員單位責任分工,以年度績效考核為抓手,建立推動落實人才工作考核機制。
完善人才政策體系
加大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投入力度
在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完善體制機制加快建設人才強市的若干意見》的基礎上,印發實施《關于進一步集聚新時代人才建設人才強市的意見》及配套政策,著力構建具有區域競爭力的人才政策體系。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2019全市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投入2.5億元,比2016年大幅增加4倍多。圍繞實施“三戰略三帶動”“三個千億計劃”“五大萬畝園區”“五大新興產業”“六大千億集群”等重要計劃、重大平臺、重點產業需求,推進“僑都英才計劃”,開展創新團隊、領軍人才等重大人才項目評選。對引進的創新科研團隊和領軍人才分別最高給予1000萬元和300萬元經費資助。2017年以來,重點人才項目共資助金額達7040萬元。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首推知名人士、杰出人才和龍頭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舉薦高層次人才。
制定落實重點人才工程
推動人才引領創業創新
印發《大力推進“灣區人才”工程實施方案》,進一步健全人才管理服務工作體制機制,實施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促進人才要素自由流動,促進人才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促進人才管理服務不斷滿足人才多樣化的需求,營造有利于人才發展的軟硬社會環境。實施“百名博(碩)士引育工程”培育高素質黨政后備人才,目前到崗開展工作51人,其中博士32人。推進“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三大技能人才培訓工程,推出130多個線上平臺提供培訓課程,受理企業適崗培訓備案449家,參訓職工達4.34萬人;今年累計培訓粵菜師傅2321人。
構筑平臺聚集人才
重點加快“一校一心一島”建設
打好“大科學裝置牌”,推進江門中微子試驗站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出臺《江門市關于加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實施方案》,重點打造“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集聚區,加強粵港澳人才交流和評價合作。加快建設江門珠西新材料集聚區,江門珠西智谷成功納入省“雙創”示范基地。加快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推動與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打造“政產學研”合作新標桿。重點加快三大人才載體建設:一是全力支持五邑大學建設廣東高水平理工科大學,2019年共引進各類高端人才95人,先后引進四個院士團隊。二是全國博士后創新(江門)示范中心高標準建設持續發力,在各市(區)全覆蓋建設起7個示范中心分中心,形成“一核多點”布局,與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及14家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三是高質量打造江門“人才島”。起草制定人才島專屬人才政策—《關于支持江門人才島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引育緊缺適用人才的若干措施》,加快推進科創中心、科創產業園、華為ICT學院、人才公寓等項目建設。
加強人才交流對接
提高人才服務保障水平
印發《江門市領導干部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構建完善了“市領導+部門+社會服務+高端智庫”聯系人才服務體系。強化各領域各戰線優秀人才代表的宣傳,舉辦高層次人才國情研修班,引導廣大人才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始終與黨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成功舉辦首屆中國高??萍汲晒灰讜v會、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之博士博士后創新賽、粵港澳青年文化創意暨人才創業創新分享會、高層次人才專家江門行等活動,搭建“專家—企業”合作平臺。加強人才工作信息化管理,開發江門市人才安居樂業生態園信息系統,人才相關補貼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先后在境外8個國家和地區設立“聯絡五邑”海外服務工作站,建成全省首個外國人才驛站,積極構建全球引資引智網絡。實施高層次人才“綠卡”制度,著力解決人才居留落戶、子女入學、配偶安置、安居、出入境等突出問題。建設大灣區國際人才一站式窗口江門分窗口,繼續推行“人才管家”服務,全市共設置“人才管家”138名,打通服務人才“最后一公里”,建立切實有效的人才安心保障機制。
《江匯四海人 門迎天下才》
來啦!
我在江門
你在哪里?
江門歡迎您
資料來源:廣東省江門市人才工作局,江仁材
江門市首個“520”人才系列活動日精彩綻放
> 資訊列表 > 正文
- 07-14 ? 海南省僑聯向海內外宣傳各市縣 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海南自貿港(三)
- 06-14 ? 楊冰:促進區域內城際僑聯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助力南京都市圈發展
- 01-23 ? 淺談文化創意產業
- 10-24 ? 舉措硬核 服務暖心—包頭多向發力促就業 穩住民生壓艙石
- 10-24 ? 廣東省僑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
- 10-23 ? 萬里長城千年茶路 生命之茶“飲”領健康—安化黑茶歷史文化推介會在長城腳下舉行
- 10-13 ? 借勢造勢而為 順勢乘勢而進——中國僑聯副主席李卓彬一行赴武清調研考察
- 09-15 ? 牌坊及潮州牌坊街的故事
- 09-15 ? 潮州文化對僑居地及華僑文化的影響(六)
- 09-15 ? 牌坊及潮州牌坊街的故事
- 09-15 ? 潮州文化對僑居地及華僑文化的影響(三)
2020年05月27日